- 基本解释
1、东汉章帝刘炟的年号
简介
章和(元年:87年七月 - 末年:88年)是东汉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第三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2年。《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七》载“诏以瑞物仍集,改元章和”。 二年二月汉和帝即位沿用。
纪年
章和 元年 二年
公元 87年 88年
干支 丁亥 戊子
大事记
88年(章和二年)——刘炟(东汉第三位皇帝)去世。
2.章和(麴坚)
简介
章和(531年—548年)是高昌的君主麴坚的一个年号,共18年。
纪年
章和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公元 531年 532年 533年 534年 535年 536年 537年 538年 539年 540年 541年 542年 543年 544年 545年 546年 547年 548年
干支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大事记
537年(章和七年)——萧子显(中国南朝大臣和历史学家)去世。
544年(章和十四年)——贾思勰《齐民要术》成书。
548年(章和十八年)——八月—侯景之乱,东魏降将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
- 详细解释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中大通(529年十月—534年十二月):南朝梁政权梁武帝萧衍的年号。
大同(535年正月—546年四月):南朝梁政权梁武帝萧衍的年号。
中大同(546年四月—547年四月):南朝梁政权梁武帝萧衍的年号。
太清(547年四月—549年十二月):南朝梁政权梁武帝萧衍的年号。
上愿(535年):南朝梁时期领导鲜于琛的年号。
永汉(542年正月—二月):南朝梁时期领导刘敬躬的年号。
正平(548年十一月—549年六月):南朝梁政权临贺王萧正德的年号。
神嘉(525年十二月—535年三月):北魏时期领导刘蠡升年号。
更兴或更新(530年六月—532年十二月):北魏政权汝南王元悦年号。
建明(530年十月—531年二月):北魏政权元晔年号。
普泰(531年二月—十月):北魏政权元恭年号。
中兴(531年十月—532年四月):北魏政权安定王元朗年号。
太昌(532年四月—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孝武帝元修年号。
永兴(532年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孝武帝元修年号。
永熙(532年十二月—534年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孝武帝元修年号。
天平(534年十月—537年十二月):东魏政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
元象(538年正月—539年十一月):东魏政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
兴和(539年十一月—542年十二月):东魏政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
武定(543年正月—550年五月):东魏政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
平都(536年九月):东魏时期王迢触、曹贰龙年号。
大统(535年正月—551年十二月):西魏政权西魏文帝元宝炬年号。
天德(544年—548年):越南君主李贲的年号。
建元(536年—551年):新罗法兴王、真兴王的年号。
- 基本含义
- 指文章或演讲的内容连贯、章法有序,和谐统一。
- 使用场景
- 章和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或演讲内容的组织结构好,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可以用于赞美优秀的文章、演讲或者批评指出文章、演讲的不足之处。
- 故事起源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135年,汉朝时期,司马相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向汉武帝上书,请求出使匈奴,为汉朝争取和平。在这封上书中,司马相如的辞章逻辑严密,内容充实,文辞华丽,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汉武帝赞赏他的文章可以说是“章章可观,和和具备”,即“章和”。后来,章和成为了赞美文章或演讲的一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体成分+连词+补充成分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内容章和,条理清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篇文章的结构和谐统一,每个段落都紧密联系,章和得很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篇文章或演讲像一本书,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内容,但又要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通过将“章和”与文章或演讲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它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文章写作和演讲技巧相关的成语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章和,老师给了我一个好评。2. 初中生:老师说我的演讲内容章和,大家都听得很认真。3. 高中生:这篇文章结构章和,思路清晰,写得很出色。4. 大学生:我的论文章和得很好,导师给了我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