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语出《古诗源·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后因以“采葵”喻不耻与贫贱者为友。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既深伐木之声,更问采葵之咏。” 唐 骆宾王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诗:“ 六郎 道合采葵,啸悬鶉而契赏;诸君情谐伐木,仰登龙以缔欢。”
- 基本含义
- 指人行动迅速,办事敏捷。
- 详细解释
- 成语“采葵”源于《论语·阳货》:“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其中“采葵”是指回回答孔子的问题时,一边采摘葵菜一边回答。成语中的“采葵”比喻人行动迅速,办事敏捷,不因外界困扰而改变自己的心情。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动迅速,办事敏捷的情况。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
- 故事起源
- 据说,孔子曾经问回:“你在陋巷中的生活中,为什么如此快乐?”回回答说:“我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但是我能在采葵的时候忘记忧愁。”孔子听后赞叹不已,认为回的心态非常值得学习,于是用“采葵”来形容回的行动迅速,办事敏捷的能力。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例句
- 1. 他的办事效率真是采葵般的快。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很采葵,工作效率非常高。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采葵”与行动迅速、办事敏捷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像采摘葵菜一样迅速地行动。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行动迅速、办事敏捷相关的成语,如“捷足先登”、“马到成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上课要采葵般迅速回答问题。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采葵,获得了第一名。3. 高中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学会采葵的精神。4. 大学生:她在实习期间表现出了采葵般的能力,得到了老板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