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物或事物的高大、庄重的形象,有时也用来形容文章、音乐等具有宏伟气势的作品。
- 例句
- 1. 他的身材高大魁梧,真是一个伊阙的形象。2. 这幅画的画面宏伟壮观,给人一种伊阙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指人或事物的形象高大、庄重。
- 基本解释
(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 。因两山相对如阙门, 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侵 郑 ,围 虫牢 ,报 伊闕 也,遂侵 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 ,丘陵对于 伊闕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 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 ,辟 伊闕 ,析 底柱 ,破 碣石 。” 清 姚鼐 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有“西登 闕塞 眺 黄河 ”之句。 郭沫若 《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 秦 将 白起 战败 韩国 ,斩首二十四万于 伊阙 。”
(2).古关名。在 伊阙 山上。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高大庄重的成语,如“高楼大厦”、“雄伟壮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走进教室,给人一种伊阙的感觉。2. 初中生:这座城市的摩天大楼真是伊阙般的高耸入云。3. 高中生:他的演讲仪态庄重,给人一种伊阙的气质。4. 大学生:这首交响乐曲宏伟庄重,让人感受到伊阙般的气势。
- 故事起源
- 成语“伊阙”源自《左传·哀公二十九年》:“滕文公使司马子期侍于晋,晋人欲杀之。子期曰:‘诺。’以告,曰:‘滕侯使尹子期谒晋侯。’晋侯曰:‘何以报?’对曰:‘以伊阙。’”这个故事中,滕文公派遣子期前往晋国,晋国人想要杀死子期。子期回到滕国,滕文公问他晋国怎么回应,子期回答:“以伊阙”,意思是晋国应该以高大庄重的城墙来回应。这个故事中的“伊阙”就是指城墙的高大形象,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伊阙”与高大庄重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高大的城墙或宫殿前的石块,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伊阙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古代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伊阙,是由两个古代汉字组成的成语。伊,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的大鼎;阙,指的是城墙或者宫殿前的高大石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高大、庄重,有威严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