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神经失常。《列子·周穆王》:“ 秦 人 逄氏 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饗香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金陵邸》:“士肝胆皆震,欲走而足不能步,欲呼而声不能出。移时,僕自外至,急徙於客邸,迷罔者终日。”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二:“一女年十许岁,未适人,骤得迷罔之疾。”
(2).迷惑,欺罔。 汉 王符 《潜夫论·忠贵》:“迷罔百姓,欺诬天地。”《晋书·庾旉传》:“ 旉 等侵官离局,迷罔朝廷。” 清 陆师 《之官真州述怀》诗:“彼都中声利,迷罔何当瘳。”
(3).犹迷网。谓事物惑人如罗网。 陈世宜 《孟硕入狱不获探亲》诗:“泥犁亦是众生相,十方迷罔从今开。”
- 基本含义
- 迷惑困惑,不知所措
- 详细解释
- 迷罔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惑和迷茫时的状态。它表示人的思维混乱,无法理清头绪,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或者做出决策。
- 使用场景
- 迷罔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复杂问题、困境或者选择时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人们可能会感到迷罔;在学习新的知识或者面对重大决策时,人们也可能会感到迷罔。
- 故事起源
- 迷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一章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以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迷罔的故事。故事中,一个人被困在一个迷宫里,他四处寻找出路,但却一直找不到。最后,他放弃了寻找,坐下来思考,突然他发现原来出口就在他身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感到迷罔时,有时候需要停下来思考,或许答案就在我们身边。
- 词语结构
- 迷罔是由“迷”和“罔”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迷”表示困惑、迷茫,而“罔”表示无法理解、无法把握。
- 例句
- 1. 他面对这个问题感到迷罔,不知道该怎么办。2. 她对未来的规划感到迷罔,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迷罔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迷失在一个迷宫中,四处寻找出口却找不到,这种迷茫的感觉就是迷罔。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迷罔相关的成语,如迷途知返、迷途失路等。这些成语都与人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迷罔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数学考试中遇到了一个难题,感到迷罔。2. 初中生:面对高中的选择,我感到迷罔,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学校。3. 高中生:在准备大学申请时,我感到迷罔,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4. 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选择时,我感到迷罔,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