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协音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音乐、歌曲、演讲等声音和谐的场合。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人际关系融洽、合作默契的团队或合作伙伴。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协音悦耳,赢得了观众的掌声。2. 这支乐队的演奏协音和谐,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协调的音调
- 基本解释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焦贡 《易林》……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喜入门,与君相索。’伯音博,协音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韩诗》:‘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蔡 氏註:‘角、触,协音也。’”参阅 王力 《诗经韵读·对叶音说的批判》。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音乐、声音相关的成语,如“音容笑貌”、“音信全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合唱团的歌声协音悦耳,老师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2. 初中生:我们班级合作做项目,大家意见一致,团队协音,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3. 高中生:这个乐队的演奏协音和谐,听起来非常舒服,让人陶醉其中。
- 故事起源
- 协音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在这个故事中,晋国的公子重耳被困在了齐国,他想要回到晋国,但是被齐国的守卫拦住了。晋国的守卫通过吹奏一曲《鸿雁》,表示他们愿意协助公子重耳回到晋国。这个曲子被称为“协音”。后来,协音就用来形容音调协调的声音。
- 英文翻译
1.paraphonia; paraphonic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协音”与“和谐”的意思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协音就是指声音和谐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协”和“音”。
- 详细解释
- 协音是指音调协调,声音和谐的情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声音和谐悦耳,没有杂音或不和谐的音调。它也可以用来比喻人们的意见一致,合作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