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形)拿不定主意,犹豫。
[构成]
偏正式:迟〔疑
[例句]
迟疑不决。(作主语)迟疑的态度。(作定语)做事迟疑。(作谓语)
- 近义词
踌躇、犹疑、犹豫、游移、彷徨、夷由、夷犹、观望
- 反义词
果断、断然、果决、坚决
- 英文翻译
1.(拿不定主意) hesitate
- 详细解释
◎ 迟疑 chíyí
[hesitate] 犹豫不决
她迟疑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是的。”
亦作“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后汉书·董卓传论》:“然犹折意縉绅,遟疑陵夺,尚有盗窃之道焉。” 南朝 梁 江洪 《咏舞女》:“斜睛若不眄,当转復迟疑。”《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不是小子推托,祇为 高老 有些古怪,不容易説话,所以迟疑。” 贾植芳 《我乡》:“哪里是我的家呢?--我迟疑着。”
- 基本含义
- 犹豫不决,不敢立即行动或说出自己的意见。
- 使用场景
- 迟疑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重要决策、困难选择或不确定情况时的心理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在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或其他方面出现的犹豫不决的行为或态度。
- 故事起源
- 迟疑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十五年》中,原文为“疑其能而迟其行”。这个成语的起源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有关。故事中,成公是一个有才华的大臣,但他在做事情时总是犹豫不决,迟迟不敢采取行动。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犹豫不决的人。
- 词语结构
- 迟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迟”表示行动缓慢、耽搁,而“疑”表示心存疑虑、不确定。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心理状态。
- 例句
- 1. 在做决定之前,他总是迟疑不决。2.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3. 面对这个问题,我感到迟疑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左右犹豫不决,迟迟不敢向前走,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迟疑有关的成语,例如“迟疑不决”、“迟疑不前”等。同时,你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决策、选择和行动相关的成语,扩大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迟疑了一下,然后终于举起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2. 初中生:面对老师的提问,他迟疑了一下,然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他迟疑不决,不知道该选择哪个专业。4.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决定去创业。5. 成年人:面对重要决策,他总是迟疑不决,不敢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