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公汲水作义浆於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 杨公 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 徐氏 者, 右北平 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 徐氏 。 徐氏 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 徐氏 大惊,遂以女妻公。”后因以“种玉”比喻缔结良姻。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念良姻乘龙未遂,种玉尚无缘。”
(2).形容雪景。 唐 刘庭琦 《奉和圣制瑞雪篇》:“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宋 辛弃疾 《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词:“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
- 基本含义
- 培养人才;教育人才。
- 详细解释
- 种玉是一个形象化的成语,比喻培养人才,如同种植和培养美玉一样。
- 使用场景
- 种玉常用于形容培养和教育人才的过程,可以用于各种教育和培训场合。
- 故事起源
- 种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修文训子》一书中,其中说到:“夫玉,石也,非生而美也,人之工巧也。故修文训子者,犹种玉也。”意思是说,玉石不是天生就美丽的,而是经过人的加工和培养才变得美丽。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引申为培养人才的比喻。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种”和“玉”。
- 例句
- 1.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种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2. 我们的学校一直致力于种玉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种玉”比喻为种植和培养美玉,通过这个形象化的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培养人才和教育的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培养人才的理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种玉,培养我们成为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学校注重种玉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 高中生:老师的教育就像种玉,培养我们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4. 大学生: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种玉。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