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唐 杜诵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宋 杨万里 《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 印山 三子十一孙,六人擢桂两特恩。”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明年 李昭 知贡,遂擢桂,官至御史中丞。”
- 基本含义
- 擢桂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高举桂枝,比喻表扬或赞美有才能的人。
- 详细解释
- 擢桂源自《左传·昭公十三年》,原文为“擢其才,桂其枝”,意为高举有才能的人,就像高举桂枝一样。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赞美或表扬有才能的人。
- 使用场景
- 擢桂常用于赞美或表扬有才能的人,可以用在各种场合,如演讲、写作、职场等。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三年》中的故事是成语擢桂的起源。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光有才华,但因为父亲早逝,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一天,公子光到了鲁国,被鲁国的大夫孔子所赞扬,孔子说:“擢其才,桂其枝”,意思是公子光有才能,就像高举桂枝一样。从此,擢桂成为了表扬有才能的人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擢桂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擢和桂。
- 例句
- 1. 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真是擢桂之人。2. 这位年轻的画家凭借出色的作品成为了擢桂之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擢桂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高举着一枝桂枝,表达对有才能的人的赞美。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赞美有关的成语,如“擢发难数”和“擢金花”。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夸奖我写的作文很好,说我是擢桂之才。2. 初中生: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被评为擢桂之人。3. 高中生:他的音乐才华非常出众,被大家称为擢桂之才。4. 大学生: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真是擢桂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