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细碎之说。指杂录、笔记体文字。《文选·江淹<拟李陵从军>诗》“袖中有短书”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若其小説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以描绘微小事物为内容的杂体辞赋。 晋 傅咸 《小语赋》:“ 楚襄王 登 云阳 之台, 景差 、 唐勒 、 宋玉 侍。王曰:‘能为小语者处上位。’”其中叙 景差 等所赋乃蚊蚋、虮蚁之类。参见“ 小言 ”。
(3).短暂交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支 语 王 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 宋 陆游 《酬妙湛闍梨见赠》诗:“山店煎茶留小语,寺桥看雨待幽期。”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汤 祠郎 修 来过,余强同至花下小语而别,意甚不畅。”
(4).细语。 唐 裴思谦 《及第后宿平康里》诗:“银缸斜背解鸣璫,小语偷声贺玉郎。” 宋 陈亮 《念奴娇·至金陵》词:“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明 杨慎 《折桂令·偶见》曲:“小语低声,休猜做燕请鶯招。” 清 纳兰性德 《卜算子·塞寒》词:“小语緑杨烟,怯踏银河冻。”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短小而有力,能够表达深刻含义的语言。
- 详细解释
- 小语是由“小”和“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小指的是短小,语指的是言辞。小语形容的是言辞简短却能够表达深刻含义的语言。
- 使用场景
- 小语常常用来形容言辞简练、有力的表达方式。可以用于赞美别人的辞藻简练,也可以用于自嘲自己的言辞简单直接。
- 故事起源
- 小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的记载为:“言有小语,曰:‘恶乎寡人之言哉?’”意为“有人说了一句简短的话,说:‘怎么评价我的话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语可以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传达深刻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演讲虽然只有几句话,但是每一句都是小语,深入人心。2. 这篇文章用了很多小语,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的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小语的发音“小鱼”,将小鱼想象成小巧灵活的形象,象征着小语言辞简洁而有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言简意赅”、“一言以蔽之”等,来扩展自己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解非常好,用了很多小语,让我很容易理解。2. 初中生:他的演讲虽然只有几句话,但每句都是小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这本书的文字简练而有力,作者运用了很多小语,让人读起来很流畅。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论述非常精炼,作者通过小语的运用,将问题的核心思想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