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比喻不良之物。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流堪洒菁英,风足去稗秕。”
- 基本含义
- 指微小的缺点或错误。
- 详细解释
- 稗秕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其中的“过则勿惮改”意思是说,如果有错误或缺点,应该及时改正,不能忽视。稗秕指微小的缺点或错误,强调了君子应该注重修正自己的瑕疵。
- 使用场景
- 稗秕常用于形容人的缺点或错误,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场景中。
- 故事起源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为记录,其中的“过则勿惮改”提醒人们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稗秕这个成语则进一步强调了修正自己微小缺点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稗秕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稗和秕都指小麦的杂质,引申为微小的缺点或错误。
- 例句
- 1. 他虽然很优秀,但也有一些稗秕。2. 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错,但还有一些稗秕需要修改。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稗秕与小麦的杂质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小麦中有一些微小的杂质,表示一个人的缺点或错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中的其他名言警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术很好,但还有一些稗秕需要改进。2. 初中生:虽然他是班上的优等生,但也有一些稗秕需要注意。3. 高中生:他的领导能力很强,但还有一些稗秕需要克服。4. 大学生:虽然他的研究成果很突出,但还有一些稗秕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