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茅君常用于形容有出色才智的人,可以用于赞美他人的聪明才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表扬朋友、同事等具有高智商和聪明才智的人。
- 例句
- 1. 他在数学竞赛中表现出了茅君的才智。2. 她的聪明才智使她成为了公司的茅君。
- 基本含义
- 指天下间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 基本解释
指传说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唐 李颀 《题卢道士房》诗:“秋砧响落木,共坐 茅君 家。” 元 宋无 《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二:“玉案清香彻夜焚,紫烟成盖覆 茅君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句曲玉印》:“ 经元 素事 茅君 ,每岁必祷 句曲 。”参见“ 茅山 ”、“ 茅盈 ”。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和名人的故事,加深对茅君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茅君,数学成绩总是第一名。2. 初中生:她的聪明才智使她成为了学校的茅君,被老师和同学们都称赞。3. 高中生:他在科学竞赛中展现出了茅君的才智,为学校赢得了荣誉。4. 大学生:他的研究成果让他成为了学术界的茅君,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 故事起源
- 茅君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贤士茅石。他聪明睿智,才智出众,被楚王称为茅君。后来,茅君逐渐成为形容聪明才智出众的人的称谓。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茅君联想成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人,想象茅石的聪明才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通过与茅君相关的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茅和君。茅指茅石的姓氏,君表示贤士、人才。
- 详细解释
- 茅君是一个古代的称谓,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贤士茅石。后来,茅君逐渐成为指代聪明才智出众的人的称谓。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才智超群,智慧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