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以瓢盛水浆而饮。谓过贫苦生活。语本《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 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
(2).喝水的瓢。 元 郯韶 《述怀寄倪元镇》诗:“夜榻张灯钞籀史,饮瓢分水注陶尊。”
- 基本含义
- 指喝了满满一瓢水,却不能解渴,形容事倍功半或得不偿失。
- 详细解释
- 成语“饮瓢”源于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有“饮瓢泛苦水”一句。瓢是古代一种盛水的器具,而“饮瓢”意味着喝了瓢中的水。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喝了满满一瓢水,却不能解渴,形容事倍功半或得不偿失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一般用于形容付出很大努力,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或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功夫,忽视实质问题的人。
- 故事起源
- 成语“饮瓢”最早出现在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写了自己在离别时的无尽思念之情,其中有“饮瓢泛苦水”一句,意味着他喝了瓢中的水,却不能解渴,表达了他对离别的痛苦之深。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 例句
- 1. 他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考试成绩却很差,真是饮瓢劳神。2. 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最终效果却不尽人意,可谓饮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口渴时喝了一瓢水,但并没有解渴,感到很失望和不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以及其他与水相关的成语,如“杯水车薪”、“水落石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花了很多时间画了一幅画,但老师并没有夸奖我,感觉像是饮瓢。2. 初中生:我们班为了准备运动会,每天训练很久,但最后却输了,真是饮瓢劳神。3. 高中生:我参加了数学竞赛,但最终只得了个中等成绩,觉得自己饮瓢了。希望以上关于“饮瓢”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