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生活安定,也可以用来表达对社会秩序良好的祝愿。
- 例句
- 1. 这个城市的治安非常好,路无拾遗。2. 在这个社区,大家互相信任,路上的钱包都能找到失主,真是路无拾遗。
- 基本含义
- 指道路上没有丢失的物品,形容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治安状况,以及如何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秩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的环境很好,每天放学时都是路无拾遗。2. 初中生:我希望我们社会的治安能够越来越好,实现真正的路无拾遗。3. 高中生:路无拾遗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十一年》记载了这个故事。相传,古代中国有个叫孔子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子贡的人,他非常聪明,但是性格有些懒散。有一天,孔子带着子贡在路上散步,路上有一块金子。孔子故意走过去不拾起来,看看子贡会不会拾起来。子贡却没有拾起来,孔子对他说:“路上有这么多人,没有一个拾起这块金子,这就是‘路无拾遗’。”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用来形容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路无拾遗”拆解为“路”、“无”、“拾”、“遗”,分别想象成一条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物品,从而形成该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 词语解释
- lù wú shí yí ㄌㄨˋ ㄨˊ ㄕㄧˊ ㄧˊ
路无拾遗(路無拾遺)
见“ 路不拾遗 ”。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