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三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轻浮、不庄重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行举止不够严肃、不够正经,或者是指某人对待事情不够认真、不负责任的态度。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三六五糟,缺乏庄重和稳重。2. 这个年轻人太三六了,对待工作毫不认真。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举止轻佻、放荡。
- 基本解释
指十八。《文选·论衡·<东京赋>》:“巨猾閒舋,窃弄神器;歷载三六,偷安天位。” 薛综 注:“谓 王莽 篡位一十八年也。”《宋书·符瑞志上》:“ 汉 元 、 成 世,道士言:‘讖者云:赤厄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祚极三六,当有龙飞之秀,兴復祖宗。’” 南朝 梁简文帝 《东风伯劳歌》:“少年年几方三六,含娇聚态倾人目。”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成语的用法和意义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的行为举止相关的成语,如“轻佻”、“放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举止总是三六五糟,老师常常批评他。2. 初中生:班里有几个同学总是三六五糟,不认真听课。3. 高中生:他的言行举止太三六了,不适合担任班长的职责。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端庄稳重,不应该有三六的举止。5. 成人:在工作场合,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能有三六的表现。
- 故事起源
- 三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文中。在《诗经·大雅·抑》中有一句“三六之宴,言笑晏晏。”,意思是说宴会上的人们轻佻放荡,言笑不拘束。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举止轻佻不拘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三六”拆分为“三”和“六”来记忆。其中,“三”可以联想到轻佻、草率,而“六”可以联想到放荡、不拘束。这样,可以形象地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三六是一个形容词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三六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举止轻佻、放荡,不拘礼法的样子。这个成语中的“三”指的是轻浮、草率,而“六”则指的是放荡、不拘束。综合起来,三六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轻佻不拘束,缺乏庄重和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