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辩给的词语解释
辩给的意思
拼音:biàn jǐ    注音:ㄅㄧㄢˋ ㄐㄧˇ
使用场景
辩给常用于形容辩论、争论的过程中,表示对方在辩论中给出了有力的回答或反驳。可以用于学术讨论、辩论赛、法庭辩论等场景。
例句
1. 在辩论中,他给出了一系列有力的证据,完全辩给了对方的质疑。2. 这个学生在辩论赛上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完全辩给了对方的质疑。
基本含义
指辩论时给对方以逻辑上的回答或反驳。
基本解释

(1).便言捷给,能言善辩。《韩非子·难言》:“ 捷敏 辩给,繁於文采,则见以为史。”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訥慎。”《北史·高构传》:“﹝ 高构 ﹞性滑稽多智,辩给过人,好读书,工吏事。”《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 黄巢 ﹞善击剑骑射,稍通书记,辩给,喜养亡命。”
(2).泛指雄辩。 宋 司马光 《论选举状》:“若不能记注疏本意,但以己见穿凿,不合正道,虽文辞辩给,亦降为不通。”一本作“ 辨给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辩论相关的成语,如“辩驳”、“辩才无碍”等。了解更多与辩论、争论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辩论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班级辩论比赛中,小明给出了很多有力的回答,完全辩给了对方的质疑。2. 初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就是否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每个人都努力辩给对方。3. 高中生:在模拟法庭辩论中,学生们争论了是否应该降低刑事犯罪年龄,双方都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完全辩给了对方的质疑。
故事起源
关于辩给的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载,但可以推测辩给这个成语可能源自中国古代的辩论文化。在古代,辩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问,人们会通过辩论来展示自己的才智和思维能力。辩给则是形容在辩论中对方给出了合理回答或有力反驳的情景。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辩给”与“辩论时给予回答或反驳”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在辩论中,当对方提出质疑时,你给出了有力的回答,完全辩给了对方的质疑。
词语结构
辩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辩”是动词,表示辩论;“给”是动词的宾语,表示给予、赐予。
详细解释
辩给是由“辩”和“给”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辩”指辩论,争论的意思,“给”指给予、赐予的意思。辩给的意思是在辩论时给对方以逻辑上的回答或反驳。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辩论时对方给出了合理的回应或有力的反驳。
(0)
诗文中出现“辩给”的诗词

感寓·其三十三

祈龙敏辩给,惠施夸便儇。

竹书信激诡,坚白方自贤。

腾口徒见尤,胡能事幽玄。

九州谁复徵,多方亦已然。

去矣桃李蹊,予将欲忘言。

(0)

黄金台再用沈德潜韵

燕昭市骏骨,四处纪金台。

定论曾谁是,真贤可致来。

无过策士聚,安得治功开。

欲笑先生郭,徒称辩给才。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