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何故。居,助词。《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郑玄 注:“居读为 姬 姓之姬, 齐 鲁 之间语助也。”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子游 河间 之渚, 河上丈人 曰:‘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何居乎,斯人也。’”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若 徽州 ,若吾 浙西 三府,若 扬州 ,若 常州 ,爱其乡先辈,而乐以其言餉天下者,岂乏其人,何居乎不效 子显 之所为?”
犹何在,在哪儿。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争相夸尚,以艳丽为美。然於忌辰之义何居?於臣子之心何安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 施耐菴 之《水滸》, 王实甫 之《西厢》,世人尽作戏文小説看, 金圣嘆 特标其名曰‘五才子书’‘六才子书’者,其意何居?”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对一个地方或环境不满意,想要离开或改变现状。
- 详细解释
- 何居一词来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其中有一句“何以居乎”,意思是“怎么能在这里安居乐业呢”。后来,人们将“何以居乎”简化为“何居”,表示对现状不满意,想要离开或改变。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对某个地方、环境或生活状态不满意的情况,表达想要离开或改变现状的愿望。
- 故事起源
- 何居一词的故事起源于苏轼的《赤壁赋》。该赋描绘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苏轼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词语结构
- 主语+何居
- 例句
- 1. 我对这个城市已经感到厌倦了,真不知何居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2. 他对这份工作已经失去了兴趣,总是思考着何居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何居”与“离开”、“改变”等词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同时,可以通过背诵例句来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以及其他与离开、改变现状相关的成语,如“离乡背井”、“改弦易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这个学校的食堂已经厌倦了,真不知何居才能吃到好吃的饭菜。2. 初中生:我对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非常不满意,真不知何居才能解决这个问题。3. 高中生:我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感到很愤怒,真不知何居才能改变这种现状。4. 大学生:我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真不知何居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学习和理解“何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