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赂遗 lùyí
(1) [send gifts]∶赠送财物
(2) [bribe]∶行贿的财物
广收赂遗
- 详细解释
(1).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史记·匈奴列传》:“ 汉 遣中郎将 苏武 厚币赂遗单于。单于益骄,礼甚倨,非 汉 所望也。” 唐 蒋防 《霍小玉传》:“虽生之书题竟絶,而 玉 之想望不移,赂遗亲知,使通消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独有 黄子介 ,夙与同门学,亦名士之坎坷者, 王 留之甚久,时与祕语,赂遗甚厚。”
(2).赠送或买通他人的财物。《汉书·匈奴传下》:“单于知已无可奈何,又多得赂遗,即遣弟右贤王 舆 奉马牛随将率入谢。”《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 崇韜 素廉,自从入 洛 ,始受四方赂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尽发其受将领赂遗……追没其参貂等物。”
- 基本含义
- 指行贿送礼以求得官员的帮助或者讨好他人以谋取私利。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地讨好他人,尤其是用行贿和送礼的方式来取悦官员。在讨论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等现象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史记·平准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个名叫吕不韦的人,他希望能通过行贿送礼来得到赵国宰相的帮助。于是,他派人送给宰相一匹名贵的马,并附上一封信,信中说:“这匹马是我最珍贵的财产,希望您能为我效力。”宰相看到信后,非常愤怒,立即把马和信送还给吕不韦,并回信说:“这匹马是我官家的财产,你应该把它还给官家。”吕不韦因此感到非常羞愧,后来改过自新,成为了一个有德行的人。这个故事成为了“赂遗”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主语+赂遗
- 例句
- 1. 他为了得到那个职位,不惜赂遗官员。2. 这个商人常常用赂遗的手段来扩大自己的生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赂遗”这个成语拆分成“赂”和“遗”两个部分,赂即行贿送礼,遗即讨好他人。可以通过联想,将赂想象成金钱,将遗想象成讨好他人的行为,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的反腐败政策和相关法律,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使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为了得到好成绩,不惜赂遗老师。中学生:他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不惜赂遗招生办公室的官员。大学生及以上:他为了在工作中得到晋升,不惜赂遗上级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