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古代君臣上朝时,皆按朝仪于廷中各专一面。顓,通“ 专 ”。《汉书·李寻传》:“天官上相上将,皆顓面正朝,忧责甚重,要在得人。”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朝太微宫垣也。西垣为上将,东垣为上相,各专一面而正天之朝事也。” 王先谦 补注:“《天文志》:‘太微三光之廷,匡衞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案,此皆面南正列於廷中,故曰专面。正朝非谓正天之朝事也。” 宋 刘克庄 《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更正简,相君顓面,崇清老子庞眉。”
(2).指上朝。 宋 杨万里 《谒张安国》诗:“也知旬月应顓面,已逼云霄又作州。”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愚昧无知,面目狰狞。
- 详细解释
- 颛面源自《诗经·大雅·荡》:“颛顼既命我,侯于陈之野。”颛顼是上古帝王,他命令我去做侯爵,我就在陈国的野地上做了侯爵。颛面中的“颛”指的是颛顼,而“面”则指的是面目。成语中的“颛面”形容人愚昧无知,面容狰狞。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无知愚昧,面目狰狞可怕的样子。也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外表丑陋可怕,内心却充满智慧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颛面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帝王颛顼。颛顼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帝王,他命令一个人做侯爵,但这个人却没有能力胜任。由于无知愚昧,他的面容变得狰狞可怕,被人们称为“颛面”。
- 词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颛面”,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 例句
- 1. 他一直生活在乡下,没有接触过现代科技,真是个颛面之人。2. 那个人虽然长得颛面可怕,但内心却非常善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颛面”这个成语与颛顼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愚昧无知,面容狰狞的人,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颛顼的故事,以及其他与愚昧无知相关的成语,如“目无全牛”、“瞎子摸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没有好好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真是个颛面。2. 初中生:他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变成了一个颛面之人。3. 高中生:他只看过一些低级的书籍,所以思想颇为颛面。4. 大学生:他虽然外表颛面,但内心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