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伏兔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抓住机会,迅速取得成功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抓住了难得的机会,迅速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你可以用伏兔来形容一个学生在考试中抓住了一个难题的机会,迅速解决了问题并取得了好成绩。
- 例句
- 1. 他抓住了机会,伏兔一般迅速完成了任务。2.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抓住机会,才能伏兔成功。
- 基本含义
- 伏兔意指“蹲下来捕捉兔子”。比喻抓住机会,迅速取得成功。
- 基本解释
(1).亦作“ 伏菟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兔。”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言 胡 上射飞鸟,下尽地之伏兔。”《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礼·考工记·辀人》:“良輈环灂,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贾公彦 疏:“伏兔衔车轴,在舆下,短不至轨。”
(3).指织机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机顶挂流苏,机旁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髕中。”《针灸甲乙经》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
(5).亦作“ 伏菟 ”。草药飞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伏兔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寓言故事和其他与机会、成功相关的成语,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石二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比赛中抓住了机会,伏兔一般跑到终点线。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抓住了一个难题的机会,伏兔般迅速解决了问题。3. 高中生:我们班的篮球队员抓住了对手的失误,伏兔一般得分了。
- 故事起源
- 伏兔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抓住机会,迅速取得成功。
- 英文翻译
1.{穴位} musculus rectus femoris; Futu (S 32)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伏兔这个成语:1. 将“伏兔”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忆“伏”和“兔”的含义。2. 可以想象一只狐狸蹲下来捕捉兔子的场景,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3. 可以尝试使用成语的例句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伏兔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伏”和“兔”两个字组成。其中,“伏”是动词,意为蹲下来;“兔”是名词,指兔子。
- 详细解释
- 伏兔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狐狸看到一只兔子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它决定蹲下来伏击兔子。然而,狐狸蹲得太久,兔子注意到了它的动作,迅速逃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会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我们错过了时机,就可能失去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