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拊石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编造谎言、虚构事实,尤其是在描述故事、小说、传说等虚构内容时使用。可以用于贬义的情况,暗示对虚假的批评和反对。
- 例句
- 1. 他的言辞如同拊石一样虚假。2. 这个故事中的情节完全是拊石编造的。
- 基本含义
- 拍打石头,比喻虚构事物。
- 基本解释
(1).敲击石磬。《书·益稷》:“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孔 传:“石,罄也;拊,亦击也。”《陈书·徐陵传》:“ 虞 夔 拊石, 晋 旷 调钟,未足颂此英声,无以宣其盛德者也。” 宋 王禹偁 《大阅赋》:“钧臺锡宴,拊石鸣球。”
(2).泛谓击石。 明 刘基 《苦斋记》:“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故事都是拊石编造的。2. 初中生:这本小说中的情节太拊石了,完全不真实。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要警惕拊石的信息,要学会辨别真假。4. 大学生:这个政治家的演讲充满了拊石的成分,不值得相信。
- 故事起源
- 拊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做李白的诗人,他非常喜欢写诗,但他的诗作经常被人批评不够真实,太过虚构。有一天,李白在写诗时,看到路边有一块平滑的石头,他突然受到启发,用手轻轻拍打石头,然后写下了一首名为《拊石诗》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于虚构事物的思考和批评,成为了后来拊石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拊石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用手轻轻拍打一块石头,然后编造了一个虚假的故事,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拊石是一个动宾短语的结构,其中“拊”是动词,表示拍打,“石”是宾语,表示石头。
- 详细解释
- 拊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拊指用手轻轻拍打,石指石头。拊石的基本含义是用手轻轻拍打石头,比喻虚构事物,指的是编造、捏造虚假的事情或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