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拊石的词语解释
拊石的意思
拼音:fǔ shí    注音:ㄈㄨˇ ㄕㄧˊ
使用场景
拊石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编造谎言、虚构事实,尤其是在描述故事、小说、传说等虚构内容时使用。可以用于贬义的情况,暗示对虚假的批评和反对。
例句
1. 他的言辞如同拊石一样虚假。2. 这个故事中的情节完全是拊石编造的。
基本含义
拍打石头,比喻虚构事物。
基本解释

(1).敲击石磬。《书·益稷》:“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孔 传:“石,罄也;拊,亦击也。”《陈书·徐陵传》:“ 虞 夔 拊石, 晋 旷 调钟,未足颂此英声,无以宣其盛德者也。” 宋 王禹偁 《大阅赋》:“钧臺锡宴,拊石鸣球。”
(2).泛谓击石。 明 刘基 《苦斋记》:“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故事都是拊石编造的。2. 初中生:这本小说中的情节太拊石了,完全不真实。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要警惕拊石的信息,要学会辨别真假。4. 大学生:这个政治家的演讲充满了拊石的成分,不值得相信。
故事起源
拊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做李白的诗人,他非常喜欢写诗,但他的诗作经常被人批评不够真实,太过虚构。有一天,李白在写诗时,看到路边有一块平滑的石头,他突然受到启发,用手轻轻拍打石头,然后写下了一首名为《拊石诗》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于虚构事物的思考和批评,成为了后来拊石这个成语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拊石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用手轻轻拍打一块石头,然后编造了一个虚假的故事,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拊石是一个动宾短语的结构,其中“拊”是动词,表示拍打,“石”是宾语,表示石头。
详细解释
拊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拊指用手轻轻拍打,石指石头。拊石的基本含义是用手轻轻拍打石头,比喻虚构事物,指的是编造、捏造虚假的事情或情节。
(0)
诗文中出现“拊石”的诗词

霓裳羽衣歌

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

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有时怨别无所惜。

遂令武帝厌云韶,金针天丝缀飘飘。

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

此衣春日赐何人,秦女腰肢轻若燕。

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

眼前意是三清客,星宿离离绕身白。

鸾凤有声不见身,出宫入徵随伶人。

神仙如月只可望,瑶华池头几惆怅。

乔山一闭曲未终,鼎湖秋惊白头浪。

(0)

五郊乐章.舒和

千里温风飘降羽,十枝炎景媵朱干。

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摐金会七盘。

(0)

李太白

卓哉太白诗家徒,天然俊逸不可拘。

豪文脱去刻削巧,远意得自浑沌初。

酒醒落笔洒风雨,当时所就皆须臾。

骅骝驰骤日千里,鸿鹄轩腾凌九虚。

蹇驴尺鴳不足道,徐步低翥何区区。

后人吟咏多自蔽,锼句鍊字为良图。

撞金拊石皆可听,未若霹灵轰天衢。

公之大材不小到,俗议何者相加诬。

贱生仰公风格美,未能彷佛空踌躇。

(0)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赤帝徵音.舒和

千里温风飘绛羽,十枝炎景剩朱干。

陈觞荐俎歌二献,拊石摐金会七盘。

(0)

笙磬同音诗

鼓簧名本异,拊石意何同。

吹击虽殊致,声音忽暗通。

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

莫问补天主,休寻入海工。

凤鸣应不辨,兽舞自难穷。

古乐何人会,须知政在中。

(0)

惠泉上作

向予拊石栏,遥企云中脉。

今来探乳穴,牝湫注灵泽。

春绘万物昌,月印千秋碧。

得源趣益佳,摛藻聊补昔。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