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役使督促。《后汉书·樊宏传》:“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勠力,则利岁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陶 自归,解装课役,大修亭园,惟日与 马 共棋酒。”
(2).赋税及徭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其四,以糜费金宝减耗课役为损国也。”《隋书·高祖纪下》:“秋七月壬申,詔以 河 南八州水,免其课役。”《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
- 基本含义
- 指劳累、劳作。
- 详细解释
- 课,指勤奋学习;役,指劳动。课役形容人勤奋劳作、努力学习的状态。也可以指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所承担的辛苦劳累。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努力学习或者工作,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集体的辛勤劳作。
- 故事起源
- 《史记·韩非子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韩非子在魏国做官,魏国国君问他如何治理国家。韩非子回答说:“国君应该勤于学习,勤于劳作,才能使国家强大。”于是,魏国国君在宫中的大门上方刻了两个字:“课役”,作为警示和鼓励。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每天都课役不辍,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2. 这个团队成员课役不懈,终于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课役”理解为“课业”,即学习的任务和努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努力学习和辛勤劳作相关的成语,如“勤学苦练”、“辛勤耕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课役不懈,为了考好成绩。2. 初中生:课役是为了将来能够进入好的高中。3. 高中生:我课役不辍,为了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我每天都课役不懈,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