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头靠着头,并排。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交头疑凑饵,駢首类同条。”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鱷黿鼉之怪,方駢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 明 宋濂 《礲硿子碣》:“大疫起,比舍駢首卧,婣戚畏懦莫敢顾。” 郭沫若 《东风集·颂湛江》:“起重龙门駢首立,会看日夕走雷霆。”
(2).指两个头相连。《宋史·五行志二下》:“ 嘉定 九年, 信州 玉山县 ,羊生駢首。”
(3).“ 駢首就戮 ”的省称。 清 黄生 《义府·流放窜殛》:“且使 鯀 果駢首,其子孙决不敢以之配天于南郊。”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其学节冠一世,位望至三公者,亦皆駢首闕下,若屠猪羊,天下之人,见权势之不可恃也如彼。”
- 基本含义
- 指两个人或两个物体紧密地挨在一起,头与头相连。
- 详细解释
- 成语“骈首”源自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当时,项羽与刘邦对峙时,刘邦的将士白起提议说:“今两军相对,不如骈首。”意思是让两军的士兵紧密地站在一起,头与头相连,以形成坚固的阵势。后来,“骈首”就成为了形容两个人或两个物体紧密挨在一起的意象。
- 使用场景
- 成语“骈首”主要用于形容两个人或两个物体紧密相连的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物体之间的紧密连接。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这种情况。
- 故事起源
- 成语“骈首”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战争。当时,刘邦和项羽是两个争夺天下统治权的军阀。在他们的对峙中,白起提出了“骈首”的战术,通过让士兵们紧密地挨在一起,形成坚固的阵势,以此来对抗敌军的进攻。这个战术最终帮助刘邦获得了胜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 词语结构
- 骈首的结构是“骈首”,其中,“骈”是形容词,表示紧密相连;“首”是名词,表示头部。
- 例句
- 1. 他们两个像骈首一样,从小到大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2. 这对双胞胎兄弟的关系非常好,他们常常像骈首一样,无话不谈。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骈首”是两个人的头部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可以通过想象两个人的头部像“首”字一样紧密连接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常用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参加成语故事会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像骈首一样,形影不离。2. 初中生:在困难的时候,我和我的家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像骈首一样,共同面对挑战。3. 高中生: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我们班的同学们紧密合作,像骈首一样,共同完成任务。4. 大学生:在项目团队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紧密协作,像骈首一样,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