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伤痍的词语解释
伤痍的意思
拼音:shāng yí    注音:ㄕㄤ ㄧˊ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创伤,也可用于形容国家、民族或个人受到战争、灾难等的伤害和痛苦。
例句
1. 他在车祸中受到了严重的伤痍,需要长时间的康复。2. 这座城市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留下了深深的伤痍。
基本含义
指伤痛的伤口或创伤。也常用来比喻战争、灾难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基本解释

◎ 伤痍 shāngyí
[knife wound] 受刀兵的创伤
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伤痍相关的成语,如“伤痕累累”、“伤痕载道”等。这些成语都与伤害和痛苦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扩大对伤痍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摔倒了,膝盖上留下了伤痍。2. 初中生:这个城市经历了战争,留下了许多伤痍。3. 高中生:他的心灵深处有着无法抹去的伤痍。4. 大学生:这个国家曾经历了许多伤痍,但逐渐走向繁荣和发展。
故事起源
关于伤痍的起源,没有特定的故事或传说。它是一个由两个通常不常用的字组成的成语,用来形容伤害和痛苦的状态。
记忆技巧
将“伤痍”分解为两个部分,即“伤”和“痍”。可以将“伤”与受伤的形象联系起来,而“痍”与伤口或伤疤的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形象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忆这个成语。
词语结构
伤痍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
详细解释

亦作“ 伤夷 ”。1.创伤。多喻指疾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哭泣之声未絶,伤痍者未起。”伤痍,《汉书·娄敬传》作“伤夷”。 颜师古 注:“夷,创也,音痍。”《后汉书·庞参传》:“陛下愍百姓之伤痍,哀黎元之失业。”《明史·范济传》:“边塞絶伤痍之苦,閭里絶呻吟之声。” 郭沫若 《落叶》:“这使他的精神便受了莫大的伤痍了。”
(2).指受创伤或被挫伤。《新唐书·李愬传》:“ 愬 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新唐书·李愬传》:“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

(0)
诗文中出现“伤痍”的诗词

汉铙歌十八曲·其十四圣人出

圣人出,奉昌期。百六遘,九五归。白帝死,赤龙飞。

指函谷,度崤坻。封府库,戢兵师。戒父老,起伤痍

五诸侯,从义旗。猎天狼,网妖鸱。裂茅胙,巩鸿基。

垂百祀,永无为。

(0)

送颂臣之台湾

涕泪看离棹,河山息战尘。

故乡成异域,归客作行人。

鲲海三更梦,鸥天万里春。

分明来路近,未信遽迷津。

小别宁须惜,天涯叹此行。

家书沉远道,兵火脱馀生。

东渡龙无气,南飞鹊有声。

送君惟梦寐,同到刺桐城。

此去仍乡里,家山拥画鞍。

未颁新政令,犹见旧衣冠。

落日鸥盟改,寒云雁影单。

相逢翻一笑,已作汉人看。

漫作居夷想,何妨海且浮。

冠裳虾建国,金碧蜃嘘楼。

沦落怜交旧,迟回问钓游。

都将留恋意,扶泪上归舟。

残垒过南嵌,孤城枕北江。

鬼雄多死别,人士半生降。

战气花间堞,夷歌柳外艭。

伤痍犹满目,愁煞倚篷窗。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

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

十年如未死,捲土定重来。

王气中原在,英雄识所归。

为言乡父老,须记汉官仪。

故国空禾黍,残山少蕨薇。

渡江论俊物,终属旧乌衣。

预计君来路,榴花照眼中。

山光仍故国,海气满征篷。

鳌背看红日,鲲身静黑风。

洗尘樽酒在,收泪话瀛东。

(0)

送颂臣之台湾·其五

残垒过南崁,孤城枕北江。

鬼雄多死别,人士半生降。

战气花间堞,夷歌柳外艭。

伤痍犹满目,愁煞倚篷窗。

(0)

龙兵马判真定

金吾执戟羡中朝,半刺今看佐郡遥。

别意已倾燕市月,交情犹记广陵潮。

御沟垂柳牵离席,候馆啼莺伴去轺。

共道伤痍弥海宇,那堪三辅转萧条。

(0)

文朝省试二首·其一

家世文章伯,藏书蚤遍窥。

昆丘珠树馥,天路石麟奇。

豹隐休多恋,龙骧看在兹。

伤痍南国尽,何策献明时。

(0)

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其六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征南将军西平黔宁沐昭靖王英

西平少沈勇,亲寄异诸儿。

三十二元枢,遂副西羌师。

虏其名王归,万族尽累累。

六诏抗天权,三帅张帝威。

颍川首排荡,永昌翼摧劙。

侯其寄留后,剪棘抚伤痍

一战贼胆夺,七纵酋心归。

身没担王爵,翼世秉公圭。

至今二百年,黄屋等崔嵬。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