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
(2) (动)表演舞蹈。
[构成]
并列式:舞+蹈
[例句]
她喜欢舞蹈。(作宾语)舞蹈是一门艺术。(作主语)
- 英文翻译
1.dance
- 详细解释
◎ 舞蹈 wǔdǎo
(1) [dance]
(2) 一般有音乐伴奏的、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3) 跳舞
(4) 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1).手舞足蹈。表示欣庆或颂扬。 汉 焦赣 《易林·讼之中孚》:“谢恩拜德,舞蹈欣跃,欢乐受福。”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下民舞蹈,荷帝之力。”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公既至,以二十骑自卫,入见 蜀 主,諭以祸福,示以恩信。 蜀 之君臣舞蹈感悦。”
(2).臣下朝见君上时的礼节。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谀佞》:“初, 煬帝 之被戮也, 隋 官贺 化及 , 善心 独不至, 化及 以其人望而释之。 善心 又不舞蹈,由是见害。”《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及 玫 还,返譖於 重诲 曰:‘ 昭遇 见 鏐 ,舞蹈称臣,而以朝廷事私告 鏐 。’”《再生缘》第七回:“众官舞蹈朝参毕,拜倒当权极品人。”
(3).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亦指表演舞蹈。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跳舞的行为或艺术形式。
- 使用场景
- 舞蹈可以在各种场合中表演,如舞台演出、婚礼、节日庆典等。同时,舞蹈也可以作为一种运动方式,用于健身和锻炼身体。
- 故事起源
-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舞蹈经常被用于祭祀、庆典和娱乐活动中。古代的舞蹈形式多样,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传统的民族舞蹈。
- 词语结构
- 舞蹈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舞”表示跳舞的动作,“蹈”表示行为或艺术形式。
- 例句
- 1. 她的舞蹈技巧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2. 这支舞蹈表达了爱情的美好与悲伤。3. 学习舞蹈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舞蹈”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记忆,比如想象自己在跳舞或观看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 延伸学习
- 学习舞蹈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有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学习舞蹈的历史、技巧和不同类型的舞蹈。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参加舞蹈课,每周都有机会学习不同的舞蹈动作。2. 初中生:她在学校的舞蹈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对她的表演印象深刻。3. 高中生:我考虑报考舞蹈专业,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舞蹈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