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真籍常用于形容书籍、文献或记录内容真实可靠,没有虚假、夸张或误导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言行真实可信,诚实守信。
- 例句
- 1. 这本历史书是真籍,里面的记载都是经过权威专家考证的。2. 这篇报道是真籍,没有夸大事实或误导读者。
- 基本含义
- 真实的记载或记录
- 基本解释
谓真人或仙家的名册。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欧阳修的贡献和其他与历史文献相关的成语,如“断简残篇”、“史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真籍,因为它们教会我很多有用的知识。2. 中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写一篇真籍式的作文,不能夸大事实。3. 大学生:我在图书馆找到了一本真籍,里面有关于历史的详细记录。
- 故事起源
- 真籍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据说,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欧阳修的官员非常重视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他在任职期间,积极整理历史文献,筛选真实可信的内容,剔除虚假夸张的记载。因为他的工作严谨认真,所以人们称他为“真籍欧阳修”。后来,人们将他的名字与真实可信的记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成语“真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真籍”与“真实可信的记载”联系起来,用于描述书籍或文献的真实性。
- 词语结构
- 主语 + 真籍
- 详细解释
- 真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真指真实,籍指记载或记录。真籍表示真实的记载或记录,强调事实真实可信,不加任何虚假或夸张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