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比喻明月。 唐 李白 《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闕,緑烟灭尽清辉发。”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词:“飞镜无根谁繫, 姮娥 不嫁谁留?”
- 基本含义
- 指快速行动或迅速反应。
- 详细解释
- 成语“飞镜”由两个词组成,飞和镜。飞指快速行动,镜指镜子。意为像镜子一样快速反应或行动。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或行动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其中描述了楚汉相争时,刘邦的将领韩信能够快速破敌,如飞一般的反应和行动。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快速行动或迅速反应的能力。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在危机中展现出了飞镜的能力,迅速做出了正确的决策。2. 这个团队的成员们都有飞镜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任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飞镜比喻为一面快速反应的镜子。想象自己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像镜子一样迅速反应和行动。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快速行动或迅速反应相关的成语,如“如履薄冰”、“迅猛如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地上有人摔倒时,我立刻飞镜般地跑过去帮助他。2. 初中生:比赛结束后,他们迅速整理好场地,展现出了飞镜的能力。3. 高中生:在考试中,我遇到了一道我不会的题目,但我飞镜般地反应过来,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