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儒雅的词语解释
儒雅的意思
拼音:rú yǎ    注音:ㄖㄨˊ ㄧㄚˇ
基本解释

[释义]
(形)〈书〉学问深湛,气度雍容。
[构成]
并列式:儒+雅
[例句]
举止儒雅。(作谓语)

近义词

和气、和蔼、讲理、谦逊、温和、温柔

反义词

蛮横

英文翻译

1.[书] learned and refined

详细解释

◎ 儒雅 rúyǎ
[cultured;genteel] 风度温文尔雅
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汉书·张敞传》
(1).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书>序》:“ 汉 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后汉书·章帝纪》:“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 南朝 梁 沉约 《齐武帝谥议》:“庠塾大启,儒雅云集。” 宋 沉端节 《念奴娇》词:“千里江山供胜践,尊俎延登儒雅。” 清 孙枝蔚 《与客赴张果老崖》诗:“诸君年皆长,我齿犹少者,坐次反推让,此意尊儒雅。”
(2).谓学问渊博。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介洁而无政事者,非拨乱之器;儒雅而乏治略者,非翼亮之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科举为党议发策》:“是时制度多闕,诸儒议封禪之事,及得精於诵读者,其制始定。而 固 独以儒雅称之,岂雅为博洽之异名乎?”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 愚山 以儒雅自命稍嫌腐气, 荔裳 则全学晚 唐 无深厚之力。”
(3).指儒术。《汉书·公孙弘等传赞》:“ 汉 之得人,於兹为盛。儒雅则 公孙弘 、 董仲舒 、 儿宽 ;篤行则 不建 、 不庆 。”《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加以少膺儒雅,韜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颜氏 之先,本乎 邹 、 鲁 ,或分入 齐 ,世以儒雅为业,编在书记。”
(4).谓风度温文尔雅。《北齐书·封隆之传》:“ 子绣 外貌儒雅,而侠气难忤。”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
(5).谓优柔寡断。《南史·齐武帝诸子论》:“ 子良 物望所集,失在儒雅,当断不断,以及於灾。”
(6).风雅。 清 孙枝蔚 《清明日饮程昆仑署中》:“不为使君儒雅剧,何繇共对烛花红。”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善音乐,能鼓琴瑟,吹笙箫,甚至于可以作曲谱歌,是个儒雅的皇帝。”
(7).典雅;优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其十志该富,讚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

基本含义
指文雅、有教养、有修养的风度和举止。
使用场景
儒雅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风度和举止,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可以用来赞美有修养的人、文雅的气质以及高尚的品质。
故事起源
儒雅一词起源于古代中国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礼仪。儒雅的概念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中非常重要,他们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品质和文雅的风度。
词语结构
儒雅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儒”和形容词“雅”组成。
例句
1. 他举止儒雅,谈吐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穿着打扮总是那么儒雅,给人一种文雅的感觉。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儒家文化联系起来记忆儒雅一词。儒家强调修养和礼仪,而儒雅正是这种修养和礼仪的体现。
延伸学习
学习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了解更多关于儒雅的背景和含义。可以阅读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很儒雅,总是礼貌待人。2. 初中生:这位老师讲课儒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他的穿着打扮很儒雅,给人一种文雅的感觉。4. 大学生:她的演讲风格儒雅,表达了她高尚的品质和文雅的气质。5. 成人: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保持儒雅的风度,展现出我们的修养和教养。
(0)
诗文中出现“儒雅”的诗词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0)

答梁子美召食

湘中佳山水,使指重他部。

高贤驻行节,儒雅饰治具。

虽云入郡广,曾不假多虑。

一扇清微风,融和及生聚。

川原发阳和,草木均雨露。

疏网悉举纲,和声已载路。

时登华远亭,每与胜景遇。

秀岩及南峻,碧江争北注。

回环如户庭,彷佛若绘素。

弥望快遐目,纵吟尽幽趣。

雍容接诸生,谦屈存异顾。

饮食出诚眷,上下捐礼数。

贱子惭不肖,万里困飘寓。

屡尝造宾除,幸此听谈绪。

斐然无所裁,安可继大句。

(0)

八哀诗·其六少保山东戚公继光

嘉皇三十载,薄海飞长鲸。

波涛蹴宇宙,势欲东南倾。

定远起列校,巍然任彭黥。

鸣枭树大纛,束马悬高旌。

转战日千里,刁斗竟夜鸣。

天山破强敌,白水歼骄兵。

三吴蹙徐海,五岭摧吴平。

初闻燧火息,再睹潢池清。

七闽共尸祝,俨若居神明。

武功固日揭,文艺时潜精。

娄江谒廷尉,蜀国游中丞。

翩翩左司马,金石偕同声。

飞扬将坛略,趺宕词苑盟。

随车尽貔虎,入幕俱豪英。

强敌躏西鄙,高牙驰北平。

双鞬绝大漠,横槊歌长征。

天山十月雪,一剑无留行。

夺彼贺兰山,筑我受降城。

勋高薄上赏,业就遗浮荣。

飘然策羸驷,投袂辞神京。

参差武林驿,遇我如生平。

恂恂见儒雅,讵曰曼胡缨。

惜哉赤松远,丹砂邈难成。

悲来诵双剑,海岳回光晶。

(0)

送希直先生还汉中诗

嵋山峨峨,江水泱泱。我疆我理,俾民以康。

靡言匪衣,靡善匪得。阅士孔多,我敬希直。

谦以自牧,卑以自持。雍容儒雅,鸾凤之仪。

有学有识,乃作乃述。追之琢之,金玉之质。

侍我经筵,不倦以勤。非德不言,非道不陈。

职思其归,义不可夺。采采者芹,伺教如渴。

爰秣其马,爰振其衣。拜手稽首,载辞而归。

昔之来也,春日迟迟。今之归也,凉风凄凄。

悠悠我心,念子良苦。爰命辞臣,饮饯江浒。

王道如砥,既歌且咏。八月初吉,抵于南郑。

沔彼江汉,亦合而流。瞻彼岷峨,郁其相缪。

心之知矣,临别缱绻。子如我思,道岂云远。

岁行在子,文闱秋开。较艺至公,迟子西来。

(0)

送顾云驭广文之太平

绛帐南行吾道东,钱塘江上鲤鱼风。

百年儒雅推名世,三绝风流属老翁。

天姥闲游听虎瑟,石华戏采蹑蛟宫。

来春拟著谢公屐,华顶同看初日红。

(0)

太学石鼓歌

韩公不鸣老坡谢,世间神物霾寒灰。

我来北雍抚石鼓,坐卧其下三徘徊。

周宣秉旄奠八柱,岐阳大狩鞭风雷。

四山罝罦币天布,群后冠带如云来。

东征北伐荡膻秽,方召??何雄哉!

铭功镌石告无极,欲镇后土康八垓。

自从七国战龙虎,荒荒王迹沦蒿莱。

嬴颠刘蹶六代沸,把酒但劝长星杯。

陈仓流落一千载,霜饕日剥空黄埃。

国子先生老好事,欲比郜鼎珍琼瑰。

东都相公守右辅,始舁泮沼剜苍苔。

五季蜩螗颇星散,司马刺史初重恢。

是时十鼓嗟失一,抛弃不辨何山隈。

博搜民间得异臼,秦关复赎连城回。

宣和天子向儒雅,太清书画千云堆。

诏移此石归汴水,圜桥观听何轰豗。

行填字钩发光怪,照耀艮岳金碧开。

岂知六龙卒北狩,法物曾不禳凶灾。

高车大牛辇万货,填坑咽谷惊三才。

是鼓苍黄亦北徒,重器始此蟠燕台。

道园诗翁主太学,兴举百废扶倾颓。

中门两枨与位置,华楹大栋增崔嵬。

承以砖坛护以槛,清阴四幂连疏槐。

迩来春秋阅五百,光气夜夜腾斗魁。

圣清文明迈巢燧,搜抉书契穷根荄。

从臣技能半史籀,别作新鼓相追陪。

小儒昏钝无所识,得从棫朴备条枚。

细思物理穷显晦,茫茫人事不可推。

作歌聊继二公后,不羞驽蹇随龙媒。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