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大治。 清 王韬 《制战舰》:“然 中国 向以文德致郅治之隆,武功非其所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若果摩厉京员,俾与外员互为出入,正所以疏通京员也。京外两途,无扞格不通之患,而后郅治可期矣。”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利此餘年,尽我天职,前途当发曙光,导吾民于光华郅治之运。”
- 基本含义
- 郅治指的是严厉治理,严正惩处。
- 详细解释
- 郅治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郅”是一个姓氏,“治”指的是治理。郅治的意思是以严厉的手段来治理,严正惩处违法乱纪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郅治常用于描述对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治理,或者指责某人对不法行为采取过于温和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郅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故事中,郅支是秦朝的一个大臣,他担任卫将军时,严厉打击了盗贼和官员的贪污行为,使得卫国的治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后来,人们用“郅治”来形容严厉而公正的治理方式。
- 词语结构
- 郅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郅”是主语,表示具体的人名,“治”是动词,表示行为。
- 例句
- 1. 领导决定对腐败分子进行郅治。2. 这个城市的治安问题严重,需要郅治才能恢复秩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郅治这个成语。可以将“郅”字与“支”字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严厉的大臣在治理国家,采取了严厉的手段来打击不法行为。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秦朝和其他历史时期的故事。此外,你还可以学习更多与治理和法律相关的成语,以扩展你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学校的纪律进行了郅治,现在学校更加安静了。2. 中学生: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郅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3. 大学生: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郅治,维护了学术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