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言责 yánzé
(1) [responsibility]∶指君主时代臣下对君主进谏的责任
(2) [responsible for one’s words]∶指对自己的言论所负的责任
- 详细解释
(1).进言劝谏的责任。《孟子·公孙丑下》:“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赵岐 注:“言责,献言之责,諫諍之官也。” 宋 刘斧 《青琐高议·慈云记》:“臣虽甚愚,不识忌讳,身有言责,固当上陈。” 邹韬奋 《事业管理和职业修养·关于民主与集中十》:“不是张开嘴提高嗓子随处乱说,或只是在茶余饭后,或躺在床铺上未入睡乡以前,或挥毫写私信的时候,和二三‘知己’的朋友们发发牢骚便算是尽了言责。”
(2).指谏官。 宋 王安石 《右司谏赵抃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制》:“以尔尝任言责,有猷有为。” 宋 陆游 《送梁谏议》诗:“归访乡人忘位重,乍辞言责觉身轻。”
- 基本含义
- 指言语上的责备和批评。
- 使用场景
- 言责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批评和责备他人的行为。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工作环境中的批评、家庭教育中的责备、社会舆论中的谴责等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言责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明确。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都有所体现,说明它的使用历史悠久。言责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重视。
- 词语结构
- 言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言”的声调是第三声,而“责”的声调是第四声。
- 例句
- 1. 他对我的工作态度提出了言责,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善于用言责来引导孩子的行为。3. 在公众场合,我们要注意言责的方式和措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 记忆技巧
- 要记忆和理解言责这个成语,可以将“言”字和“责”字拆分开来理解。言字代表言辞、语言,责字代表责备、批评。通过理解这两个字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言责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要进一步学习言责这个成语,可以研究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言传身教”、“一言九鼎”等等。这些成语和词语都与言辞和责任有关,可以帮助深化对言责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的作业批评了一番,我感受到了言责的力量。2. 初中生:父母对我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言责,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努力。3. 高中生:社会舆论对政府的决策提出了言责,引发了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