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湿润貌。 汉 焦赣 《易林·贲之损》:“龙虵所聚,大水来处,泱泱濡濡,濙濙礚礚,使我无赖。” 清 邱维屏 《述赵希乾事》:“筩既解,而肠端沥濡濡下。”
(2).犹沉湎。 唐 司空图 《上谯公书》:“又敢求吾相国之心,所以未忍弃生民之望者,固非濡濡于富贵。”
(3).融洽貌。 宋 叶适 《祭周宗夷文》:“良朋时来,花月供娱,十十五五,煦煦濡濡。”
- 基本含义
- 形容水流充沛,连绵不断。
- 详细解释
- 濡濡一词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濡其髮,言私其子。”其中“濡其髮”意为洗发,指女子洗发后水流充沛,比喻水流连绵不断。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水流充沛,连绵不断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事物的连续不断。
- 故事起源
-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桃夭”一篇描述了桃花的美丽和丰富,而其中的“濡濡”一词则用来形容洗发后水流充沛,连绵不断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暴雨过后,山间的小溪濡濡流淌。2. 春雨绵绵,大地一片濡濡的景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濡濡”与水流充沛,连绵不断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想象水流的声音和形态来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描述水流的成语,如“波澜壮阔”、“滔滔不绝”等,来丰富对水流的形容词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溪濡濡地流过田野,给大地带来了生机。2. 初中生:雨水濡濡地打在窗户上,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3. 高中生:大河濡濡地奔腾而过,形成了壮丽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