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应当遵守的法度。《礼记·礼运》:“ 杞 之郊也, 禹 也; 宋 之郊也, 契 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郑玄 注:“先祖法度子孙所当守。” 孔颖达 疏:“ 杞 郊 禹 , 宋 郊 契 ,盖是 夏 殷 天子之事; 杞 宋 是其子孙,当所保守,勿使有失。”
- 基本含义
- 指尽职尽责,勤勉守纪,不敢稍有怠慢。
- 详细解释
- 事守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事”表示事务、工作,而“守”表示守护、保持。事守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工作或任何事务中,尽职尽责,勤勉守纪,不敢稍有怠慢。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工作中应该认真负责,不敢有任何懈怠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事守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认真、勤勉,不敢有任何松懈的态度。它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专注和敬业精神,也可以用来提醒别人要时刻保持工作的责任心和纪律。
- 故事起源
- 事守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古代官员在任职期间必须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责任,以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些能够尽职尽责、勤勉守纪的官员被视为好官,而那些怠慢职责的官员则会受到谴责和惩罚。因此,事守这个成语形成了对于官员应该有的态度和行为的描述。
- 词语结构
- 事守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事”和“守”。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事守的人,从不敢有任何懈怠的态度。2. 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必须事守,不能有丝毫松懈。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事守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事务"和"守护"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工作中认真处理各种事务,时刻保持警惕,就像是在守护着自己的工作一样。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职业和工作相关的成语,比如"尽职尽责"、"勤勉敬业"等。这些成语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工作和责任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我的父母证明我是一个事守的孩子,所以我每天都会完成我的作业。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事守,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阶段,我们必须事守,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事守,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