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十围的词语解释
十围的意思
拼音:shí wéi    注音:ㄕㄧˊ ㄨㄟˊ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的周围环境与其密切相关,离开了这个环境就无法正常运转。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体的成员之间紧密合作,互相依存。
例句
1. 她的生活就是十围的,家庭、工作、社交都离不开彼此。2. 这个学校的教育环境十围,学生们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基本含义
指周围围绕的一切事物都与某个中心紧密相连,无法独立存在。
基本解释

(1).亦作“ 十韦 ”。形容粗大。《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张铣 注:“十围,言大也。”《汉书·成帝纪》:“是日大风,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韦以上。” 颜师古 注:“韦与围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子嵩 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宋 路振 《九国志·吴志·张训》:“身长八尺餘,腰带十围。”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按,围的长度,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五寸等说。
(2).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 十围五攻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十围”相关的成语,例如“十面埋伏”、“十全十美”等,以扩大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家庭是十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都离不开我。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团结就像十围一样,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 高中生:学习生活的压力让我感到十围,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故事起源
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对成语的意思进行推测,来理解它的起源。据推测,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场景,当时人们的生活与农田密切相关,离开了农田就无法生存。因此,可以说农田是他们的“中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围绕着农田存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中心,周围围绕着很多事物,形成了一个圆圈。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思。
词语结构
十围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详细解释
十围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由“十”和“围”组成。其中,“十”表示数量,意味着周围有很多事物,而“围”表示包围,指这些事物紧密地围绕着某个中心存在。因此,“十围”用来形容周围的事物与某个中心密切相关,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独立存在。
(0)
诗文中出现“十围”的诗词

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

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因。

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

锥刀各异能,何所独却前。

嘉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

仁者各寿考,四坐咸万年。

(0)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0)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0)

宝山昼睡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0)

生日

要作人间浩荡春,便应三日对东君。

万牛早汗十围木,百谷终甘一寸云。

天下公侯端有种,日边鸿雁不离群。

宝炉善颂区区尔,何似君陈德似薰。

(0)

太白胡僧歌

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草衣不针复不线,两耳垂肩眉覆面。

此僧年几那得知,手种青松今十围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

商山老人已曾识,愿一见之何由得。

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