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桐圭 ”。《史记·晋世家》:“ 成王 与 叔虞 戏,削桐叶为珪以与 叔虞 曰:‘以此封若。’……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后以“桐珪”指帝王封拜的符信。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桐圭作瑞,凤毛曜丹穴之英;茅壤分维,麟距冠元丘之俊。”圭,一本作“ 珪 ”。 唐 许孟容 《享文恭太子庙乐章》:“桐珪早贵,象輅追设。”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犀利而有力,能够击中要害,形容人的才智过人。
- 详细解释
- 桐珪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桐指桐河,珪指珪璧。桐河是古代著名的河流,珪璧是古代玉石制成的一种器物,具有极高的价值。成语“桐珪”比喻人的口才和才智非常出众,能够用犀利而有力的言辞击中要害,使人无法反驳。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辩才能力出众,能够言辞犀利地驳斥对方的观点,或者用巧妙的言辞打动人心。
- 故事起源
- 成语“桐珪”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相传,齐国有位名叫桐河的人,他在一次辩论中以出色的辩才和才智击败了对手,使得对手无法反驳。后来,人们就用“桐珪”来形容口才过人、能言善辩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的辩才真是桐珪,一句话就能击中要害。2. 在辩论赛上,他展现出了他的桐珪,让人佩服不已。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桐珪”与“犀利而有力”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用一块珍贵的玉石去打破桐河的冰,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和口才。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辩驳如流”、“口若悬河”等,以扩展对口才和才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口才真厉害,就像桐珪一样能够一下子击中要害。2.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的辩才展现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桐珪。3. 高中生:他的辩论技巧真是一绝,每次辩论都能用桐珪般的言辞打动观众。4. 大学生:在辩论社团中,他是我们的桐珪,总能够用犀利的辞藻击败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