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 与凿齿战于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昆仑虚 东。 羿 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 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淮南子·本经训》:“ 尧 乃使 羿 诛凿齿於 畴华 之野。” 高诱 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 华 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
(2).比喻残暴作乱之徒。 汉 扬雄 《长杨赋》:“昔有彊 秦 ,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 黄河 ,凿齿屯 洛阳 。” 王琦 注:“其曰‘凿齿屯 洛阳 ’者,谓 禄山 据 东京 僭号也。”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唐 张说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髮、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说话利索,口才流利。
- 详细解释
- 凿齿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非常利索,口才流利。凿齿的意思来源于“凿”和“齿”两个字。凿是指用凿子刻削,齿是指牙齿。凿齿的意思就是说话像用凿子雕刻一样利索,非常流利。
- 使用场景
- 凿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非常好,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当你想夸奖一个人说话能力很强时,可以说他是一个凿齿之人。
- 故事起源
- 凿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古代的哲学家名叫庄子,他非常擅长辩论和辩驳。有一次,他和一个吹牛的人辩论,那个人自称是个口才非常好的人,能够说服任何人。庄子听后笑了笑,说:“你的口才也就是凿齿而已。”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凿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口才流利。
- 词语结构
- 凿齿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结构。
- 例句
- 1. 他是一个凿齿之人,能够言辞有力地说服别人。2. 她的凿齿之辞让所有人都被她的说服力所折服。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凿齿这个成语,可以将凿子和牙齿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人用凿子在牙齿上雕刻,表达出他说话非常利索,口才流利的形象。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口才和辩论有关的成语,比如“辩才无碍”和“巧舌如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的凿齿之辞总能说服我吃饭。2. 初中生:老师的凿齿之辞让我们都被她的说服力所折服。3. 高中生:他是一个凿齿之人,能够言辞有力地说服别人。4. 大学生:我的辩论队队友是一个凿齿之人,他的辩论技巧非常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