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主体的词语解释
主体的意思
拼音:zhǔ tǐ    注音:ㄓㄨˇ ㄊㄧˇ
基本解释

◎ 主体 zhǔtǐ
(1) [main body;main part;principal part]∶事物的主要部分
信的主体
(2) [subject]
(3)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主体和客体
(4) 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犯罪主体
国际法主体

反义词

客体

英文翻译

1.(事物的主要部分) main body; main part; principal part; mainstay
2.{哲} subject

详细解释

(1).指君主的统治地位。《汉书·东方朔传》:“﹝ 接舆 、 箕子 ﹞使遇明王圣主……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则 五帝 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
(2).事物的主要部分。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 广西 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 中国 的老百姓。”
(3).哲学名词,和“客体”相对。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4).法学用语。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核心部分或主要成分。
使用场景
主体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被使用。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事物的主要部分,例如在一篇文章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文章的主体部分,指的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此外,主体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集体或组织的主要成员或代表,例如在一个会议中,我们会称会议的主体是指会议的主要参与者或代表。主体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描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故事起源
主体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并没有特定的传说或故事,它是在汉语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其含义直观且易于理解,主体成为了汉语中常用的词语之一。
词语结构
主体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主”字表示核心或主要的意思,“体”字表示物体或事物的意思。
例句
1. 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关于环境保护的。2. 会议的主体是由各个部门的代表组成的。3. 这个城市的主体产业是制造业。
记忆技巧
记忆主体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技巧:将“主”字和“体”字分别与“核心”和“物体”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它的基本含义。将主体这个成语与具体的例句结合起来进行记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它的用法和意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主体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成语或词语,例如“主导”、“主角”、“主要”等。这样可以拓展你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幼儿园学生:我是班级的主体,大家都喜欢和我一起玩。小学生:篮球队的主体是由几个年级的学生组成的。中学生:这本书的主体是关于历史的,非常有趣。高中生:我们班级的主体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学生:这个研究项目的主体是由几个学院的学生合作完成的。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主体”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0)
诗文中出现“主体”的诗词

大明殿退朝

晓星寥落动晴霄,双阙香烟近眼飘。

警跸西来天影近,衣冠北上海光摇。

间因正笏知春漏,忽报箫声押昼朝。

忝后词人虽寡陋,极知圣主体轩尧。

(0)

周氏世寿堂诗

神尧御宇宙,举志法三王。

政始重养老,下诏闻万方。

昆邱寿谊翁,德俪四皓行。

年纪百十六,眉鬓若秋霜。

召之上殿见,作步甚康强。

清问得孝理,赐归教其乡。

郡有魏太守,治行尚循良。

老老率先训,宾主体相当。

降阶奉几杖,亲涤豆与觞。

临郊再拜送,观者尽称扬。

阖郡感滋化,斑白不自将。

老翁既仙去,孙子皆淳庞。

明智诵诗书,强壮力耕桑。

三世并上寿,为国增休祥。

四世产玄孙,俊拔如凤凰。

三命作观察,肃肃振王纲。

信哉仁者后,终然柱岩廊。

乡里表厥宅,名曰世寿堂。

遐迩传盛美,作颂比丝篁。

蹇予附末响,朴拙匪成章。

太史倘有述,终始差较详。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