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雨水或汗水充分地渗透或沥出,也可以用来形容湿透的衣物或物体。
- 例句
- 1. 雨下了一夜,地面上的草地已经淋漉湿透了。2. 他跑了一段时间后,整个身体都被汗水淋漉了。3. 她泡在浴缸中,享受着温暖水流淋漉全身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形容水分充分地渗透或沥出。
- 基本解释
流滴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甘露淋漉以霄坠,嘉穗婀娜而盈箱。”《北齐书·文宣李后传》:“帝愈怒,裸后,乱挝挞之,号天不已。盛以绢囊,流血淋漉。” 宋 韩琦 《广陵大雪》诗:“乘温变化雨声来,度日阶庭恣淋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咸通录><三宝记>补正史所无》:“《北史》言 齐文宣 善终,而《三宝记》言其临死患恶疾,不胜痛楚,命 刘桃枝 背负而行,鼻血淋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水有关的成语,如“滔滔不绝”、“波澜壮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下了一场大雨,地上的小河都淋漉湿透了。2. 初中生:他一直在操场上跑步,汗水把他的衣服淋漉了。3. 高中生:经过一夜的雨水,我们的帐篷已经被淋漉透了。4. 大学生及以上:她站在海边,感受大海的浩渺与淋漉的感觉。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一书中。据说,淮南子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知识。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之气,淋漉而成。”这句话意味着天地之间的水分渗透和沥出才构成了自然界的气候现象,因此形成了“淋漉”一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淋漉”与水分充分渗透或沥出的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在雨天,雨水从头顶上淋下来,将地面完全湿透,形成了淋漉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淋漉一词由“淋”和“漉”两个字组成。其中,“淋”表示水分从上方流下,渗透或沥出;“漉”表示水分从松散的东西中渗透或沥出。因此,“淋漉”形容水分充分地渗透或沥出,形容程度非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