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极其深奥微妙。亦指极深奥微妙的道理。《易·繫辞上》:“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恶也。”《后汉书·崔駰传》:“竫潜思於至賾兮,骋六经之奥府。” 李贤 注:“賾,深也。” 元 耶律楚材 《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著述归至賾,议论探深源。”一说:賾,杂;至賾,指极其复杂的事物。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五。
- 基本含义
- 极其深奥,难以理解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至赜是一个来自于《诗经·秦风·蒹葭》的成语,原文是“蒹葭之齐,凋其叶之落也。斯斯之乐,可以令人不惧死亡。”,其中的“斯斯之乐”即至赜。至赜意味着极为深奥、高深难懂的乐音,可以令人忘却死亡的恐惧。
- 使用场景
- 至赜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艺术作品或学问的精深和难以理解的程度。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言辞或思想的深奥和高深。
- 故事起源
- 至赜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诗经》。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蒹葭草的凋零与死亡,而斯斯之乐则能让人忘却死亡的恐惧。因此,至赜成为了形容极其深奥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至赜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至”表示极其、非常的意思,第二个字“赜”表示深奥、高深的意思。
- 例句
- 1. 这位教授的讲座真是至赜,我几乎听不懂。2. 那本书的内容十分至赜,需要认真琢磨才能理解。3. 这幅画的意境非常至赜,需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至赜与“至于走”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走到了极致的地方,意味着达到了一种极其深奥和难以理解的境界。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成语的起源和故事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了解其中的各种成语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数学题太难了,简直是至赜,我完全不懂。2. 初中生:这本科学书的内容太至赜了,我需要请教老师才能理解。3. 高中生:这篇哲学论文的观点非常至赜,需要有深厚的哲学素养才能领悟。4. 大学生:这位教授的讲座内容非常至赜,我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跟上。5. 成年人: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至赜,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