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郊棷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地方人才辈出,才华横溢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机构或组织中人才齐聚,互相鼎立的状态。
- 例句
- 1. 这个城市的科技企业很多,真是郊棷之地。2. 这个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人才济济,可谓郊棷之校。
- 基本含义
- 指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比喻人才济济,人杰地灵。
- 基本解释
郊外草泽地区。《礼记·礼运》:“凤皇麒麟,皆在郊棷。” 郑玄 注:“棷,聚草也。” 陆德明 释文:“棷……泽也,本或作藪。”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五·麟难》:“《尚书中候》亦谓 黄帝 时常在园囿,而《传》且记 尧 时每在郊棷, 虞 世来游于田。”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信息,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考在线资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聪明,就像是一个郊棷,大家一起学习进步。2. 初中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才艺比赛,参赛的同学都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真是郊棷之地。3. 高中生:这个社团的成员都是各个领域的专才,可以说是一个郊棷集结的团队。4. 大学生:我们学院的学生都非常优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真是一所郊棷之校。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九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大夫叔孙豹因为善于治理国家而被称为郊棷。由于叔孙豹的聪明才智,鲁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蓬勃发展。因此,郊棷一词开始用来形容人才辈出,人杰地灵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郊棷理解为“郊外的麦秸”,麦秸象征着农村中的人才和才智。将这个形象牢记于心,有助于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语法结构。
- 详细解释
- 郊棷是由“郊”和“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郊”意为郊野,指乡村;“棷”意为麦秸,指麦子的杆子。郊棷原指郊外的麦秸,比喻农村中的人才和才智。后来,郊棷引申为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比喻人才济济,人杰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