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停止用兵。《战国策·秦策二》:“ 宜阳 未得, 秦 死伤者众, 甘茂 欲息兵。”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留滞嗟衰疾,何时见息兵。”
- 基本含义
- 停止战斗、休兵
- 详细解释
- 指停止交战,使双方军队暂时休息,不再进行军事行动。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战争中的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暂时停止敌对行动。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则故事。当时,项羽与刘邦的军队在垓下大战,形势对项羽不利。项羽下令全军停战,意图通过停战来缓解军队的疲劳和减少伤亡。然而,刘邦并未信任项羽,继续进攻,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息兵”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双方在战争中达成协议,决定暂时息兵。2. 在和谈的过程中,双方决定先行息兵,以缓和紧张的局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项羽在垓下战役中的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项羽下令停战,军队休息,从而达到记忆成语的目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战争、军事相关的成语,如“兵临城下”、“百战百胜”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今天老师说我们要和平,不要打架,我们要学会息兵。初中生:两国之间的冲突升级了,希望双方能够及时达成协议,停止敌对行动,暂时息兵。高中生: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军队经过激战后决定暂时息兵,以减少伤亡和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