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自主能力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依赖关系过于紧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 例句
- 1. 她在工作中总是绣墩一样,离开了领导就什么都不会做了。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绣墩,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完成任务。
- 基本含义
- 指女子绣花时用来支撑绣布的小墩子,比喻依赖他人或外力才能完成某项工作或达到某种境地。
- 基本解释
拼音:xiù dūn
解释:又称坐墩,因常有铺锦披绣的,故亦称“绣墩”。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墩与凳同义。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为低型,唐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变为高型,绣墩作为垂足而坐的一种家具形式也由此而产生了。到了唐代,受佛教莲台影响,唐代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称为“基台”或“荃蹄”。这些坐具在宫廷中使用,上覆盖绣帕一块,故又称“绣墩”。经宋代的沿袭,至明清,绣墩已成为一种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依人篱下”、“依山傍水”等,扩展对依赖关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想成为绣墩,我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初中生:他在学校里总是绣墩一样,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完成考试。高中生:在社会上,不能总是绣墩一样,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 故事起源
- 关于“绣墩”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明确。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绣花时使用的绣墩,把它比喻为依赖他人的支撑。可以尝试将绣花的过程与依赖他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绣墩是中国传统绣花工艺中使用的工具,用来支撑绣布,使绣花工作更加方便。比喻依赖他人或外力才能完成某项工作或达到某种境地。这个成语形象地把依赖他人的行为比喻为依靠绣墩支撑绣花布,强调了个人能力的不足和对他人帮助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