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平服归属。《孔子家语·五帝德》:“日月所照,莫不底属。” 王肃 注:“底,平;四远皆平而来服属之也。”按,《史记·五帝本纪》作“砥属”。
- 基本含义
- 指底层群体或地位低下的人。
- 详细解释
- 底属一词源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底属指的是地位低下的人,通常是指底层群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社会地位较低或者处于劣势的人。
- 使用场景
- 底属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社会底层的人,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个集体中地位低下的成员。在口语中,底属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处于劣势地位,或者被人欺负、压迫。
- 故事起源
- 底属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底属被压迫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冯梦龙希望揭示社会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 词语结构
- 底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底表示地位低下,属表示隶属于某个集体或群体。
- 例句
- 1. 这个社会需要关心底属的权益。2. 不要看不起底属,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底层的人站在一个高大的建筑物下,表示他的地位低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底蕴、底气等,来扩展对底属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弟弟是班里的底属,老师总是批评他。2. 初中生:在这个学校,底属往往受到欺负。3. 高中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底属的权益,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4. 大学生:底属在就业市场上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5. 成年人:底属的境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