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以忍让处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 娄师德 ,其弟守 代州 ,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者,洁之乃已。’ 师德 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乾耳。’”
(2).指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 宋 陆游 《秋兴》诗:“平生最耐事,霜雪亦满鬢。”
- 基本含义
- 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
- 详细解释
- 耐事是指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忍耐能力。
- 使用场景
- 耐事一般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表现,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学习、生活等。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鲁国的昭公遇到了一位名叫耐事的人。这个人在昭公的面前表演了各种耐力和坚持的事情,给昭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人们就用“耐事”来形容一个人的坚持和忍耐能力。
- 词语结构
- 耐事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耐”和“事”两个字组成。其中,“耐”表示忍耐和坚持,而“事”表示困难和挫折。
- 例句
- 1. 他非常耐事,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 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耐事,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耐事”与“耐心”进行联想,因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耐事相关的成语,例如“坚忍不拔”、“毅力坚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耐事的人。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耐事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