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 卫灵公 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轔轔,至闕而止。过闕復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 蘧伯玉 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 蘧伯玉 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於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后因以“蘧车”为典,指人之知礼而贤能。 南朝 梁 何逊 《早期车中听望》诗:“ 蘧 车响北闕, 郑 履入南宫。”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心不服从统一指挥,各自为政。
- 详细解释
- 蘧车,又称蘧蒸车,是古代一种用来煮熟谷物的器具。成语“蘧车”比喻人们各自为政,不服从统一指挥,导致整体失去效率。
- 使用场景
- 一般用于形容团队或组织内部各个成员各自为政,不团结合作,导致整体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据传说,蘧车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山村的人们合力修建了一辆蘧车,用来煮熟谷物。但是当他们开始使用蘧车时,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操作,没有统一的指挥和协作。结果,车子无法正常运转,谷物也无法煮熟。从此以后,人们用“蘧车”来比喻团队或组织内部缺乏统一指挥和合作精神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主语+蘧车
- 例句
- 1. 这个项目组的成员各自为政,像蘧车一样,无法合作完成任务。2.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避免团队变成蘧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蘧车的形象与各自为政的情景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辆蘧车上坐满了人,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操作,导致车子无法正常运转。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如“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等,可以帮助拓宽对于团队合作和统一指挥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总是各自为政,像蘧车一样,老师都管不住他们。2. 初中生:在项目组里,大家要互相合作,不能各自为政,否则就像蘧车一样,什么都做不好。3. 高中生: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如果每个人都各自为政,那就只能是一辆蘧车,无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