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和合的词语解释
和合的意思
拼音:hé hé    注音:ㄏㄜˊ ㄏㄜˊ
使用场景
和合一词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例如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区等。它可以形容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同事之间的默契配合,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助等等。和合的状态可以让人感到温馨、舒适和幸福。
例句
1. 家庭成员和合相处,让家庭更加温馨和谐。2. 同事之间和合合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3. 学生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班级氛围和合融洽。
基本含义
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谐相合的状态。
基本解释

(1).和睦同心。《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史记·循吏列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气状》:“臣下忠诚辅主,国中欢喜和合。”《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2).调和;混合;汇合。《韩诗外传》卷三:“天施地化,阴阳和合。” 郭沫若 《论节奏》:“如成长与衰弱,上升与下降,和合与分离,即是规定万物之发展与分解的节奏。”
(3).犹撮合。《周礼·地官·序官》“媒氏下士二人” 唐 贾公彦 疏:“谓别姓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云。” 唐 张鷟 《游仙窟》:“ 五嫂 如许大人,专拟和合此事。”
(4).顺当;吉利。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茅卜》:“其卦甚吉,百事欢欣和合。”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谢天地买卖和合。”《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明日是个和合日,我同你先到 张 宅讲定财礼,随到 王招宣 府一説便成。”
(5).神名。即 万回哥哥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宋 时 杭 城以腊月祀 万回哥哥 ,其像蓬头笑面,身著緑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 和合 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 万回 。”
(6).神名。指 和 合 二神。《四游记·哪吒行兵收华光》:“又有 和 合 二神禀曰:‘不须本官出马,某二人愿往。’”
(7).神名。指 清 时所封 唐 高僧 寒山 、 拾得 二圣。 清 翟灏 《通俗编·神鬼》:“今 和 合 以二神并祀,而 万回 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国朝 雍正 十一年封 天台 寒山 大士为 和 圣, 拾得 大士为 合 圣。”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以下内容来了解更多关于和合的知识: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念和价值观。2. 学习其他与和合相关的成语,例如“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之间和合相处,一起完成了班级作业。2. 初中生: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团结合作,和合共进,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我希望学校能够营造一个和合友爱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创造一个和合的学习环境。
故事起源
和合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和狄》篇。这篇诗描述了狄国和周国之间的和睦相处,表达了两国之间友好互助的精神。后来,和合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英文翻译

1.【医】concord;concordance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记忆和合这个成语:1. 创造联想:将“和”字与和谐相处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人们团结互助的情景。2. 制作关联图:将“和合”两个字写在纸上,并画出与之相关的符号和图像,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和合是一个形容词,由“和”和“合”两个字组成。其中,“和”表示和睦相处,相互协调;“合”表示相互融洽、相互迎合。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和合这个成语。
详细解释
和合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的状态。它强调个体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标。和合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和谐共生的精神。
(0)
诗文中出现“和合”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于谯作诗

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

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

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

馀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

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锵锵。

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

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

(0)

七言·其十二

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

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西共一家。

天地变通飞白雪,阴阳和合产金花。

终期凤诏空中降,跨虎骑龙谒紫霞。

(0)

缘识·其三

紫檀金线槽偏蹙,拨弄朱弦敲冰玉。

指法从来天下闻,翻成尽入升平曲。

传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听化民俗。

盘龙面对压鳌头,玄微风散万般流。

长春苑内半酣酒,阳和自态低回首。

声高细咽浪潜幽,不胜情处稀还有。

韵响寒空明月里,亦非涤荡凡愚耳。

谩说仙家调宫徵,丝竹那堪将比拟。

温柔腕软一双轻,满坐馨香来四起。

珠囊抉破无多力,好似凤皇张羽翼。

昔时皆总用心劳,几许名扬弹尽得。

和合象同琴与瑟,凝神巧妙通南北。

莺娇舌急恋芳菲,水精帘外欲含辉。

此艺人间堪可重,杏花杨柳色依依。

(0)

朝日夕月歌二首·其一朝日諴夏

扶木上朝暾,嵫山沈暮景。

寒来游晷促,暑至驰辉永。

和合璧耀,俗泰重轮明。

执圭尽昭事,服冕罄虔诚。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二○七

心心智通,佛佛道同。十方圆满,八面玲珑。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

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

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影生于形,响生于声。

森罗万像从峥嵘,虚空廓落无亏盈。

杳杳冥冥,灵灵明明。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

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

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

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