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官名。五官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杜预 注:“土为群物主,故称后也。”《史记·龟策列传》:“甲子重光,得我者匹夫为人君,有土正,诸侯得我为帝王。”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朴实、真实、纯正。
- 详细解释
- 土正一词中的“土”指的是泥土,意味着朴实、真实;“正”表示纯正、正直。土正一词形容的是人或事物本质朴实、真实、纯正,不矫揉造作,真诚可信。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朴实、真实,事物的本质纯正。也可以用来形容风格、风气等的朴实、真实。
- 故事起源
- 土正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本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朴实、真实。后来逐渐扩展到形容事物的本质纯正。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而是根据语言的演变和使用情况逐渐形成的。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形容词“土”和形容词“正”组成。
- 例句
- 1. 他是一个土正的人,从来不会说假话。2. 这家餐馆的菜肴都是土正的家常味道。3. 这个品牌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土正的产品质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泥土”、“真实”等概念进行联想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朴实的人站在泥土上,代表他的品质朴实、真实。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朴实、真实相关的成语,如“朴素”、“真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土正的小朋友,从来不会说谎。初中生:这个地方的风气很土正,没有人装腔作势。高中生:她的作品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土正的创作风格,没有走商业化路线。大学生:这个社团的活动一直都很土正,注重学术研究而非浮华表面。成年人:他是一个土正的人,从来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