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庸讵一词通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缺乏知识和见识的人。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言论或思想等方面的愚昧无知。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太庸讵了,完全不符合事实。2. 这个人文化水平很低,说话总是庸讵的。
- 基本含义
- 庸俗无知,愚昧无知。
- 基本解释
岂;何以;怎么。《庄子·齐物论》:“庸詎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詎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耶!” 晋 潘岳 《秋兴赋》:“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詎识其躁静?” 宋 王禹偁 《故侍御史李公墓志铭》:“邦家之光,庸詎可量?”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六》“岂鉅知”:“鉅亦岂也。古人自有复语耳。或言岂鉅,或言岂遽,或言庸詎,或言何遽,其义一而已矣。”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庸讵相关的成语,如庸庸碌碌、庸庸碌碌、庸庸碌碌等。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庸俗无知、平庸无能的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是庸讵庸讵的。2. 初中生:有些同学只关心游戏和娱乐,对学习毫不上心,真是太庸讵了。3. 高中生: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庸讵的,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非常肤浅。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思考能力的提升,不应该过于庸讵。
- 故事起源
-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庸俗之人与智者的对话。庸俗之人以自己的见识为高,自以为无所不知。而智者则用庸讵一词来嘲讽庸俗之人的无知和浅薄。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庸讵的发音“yōng jù”与“拥聚”相似,拥聚意味着人们聚集在一起,而庸讵则是指那些没有聚集智慧和知识的人。
- 词语结构
- 庸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
- 详细解释
- 庸讵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庸”和“讵”两个字组成。庸指庸俗、平庸;讵指愚昧、无知。庸讵一词形容一个人思想浅薄,没有见识和才智,缺乏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