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贬斥;责罚。《后汉书·王丹传》:“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輒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旧唐书·段平仲传》:“ 平仲 与 吕元膺 抗疏论列,请加黜责。”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果能激浊扬清,不畏强御者,量加旌奬;其狥私容奸,及蔽贤不举者,量行黜责。”
- 基本含义
- 黜责是指罢免、免职或降职责任人的职位。在古代,黜责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措施,用于惩罚不称职或违法失职的官员。
- 详细解释
- 黜责包含两个部分,黜和责。黜指罢免、免职或降职,责指责任。这个成语表示对于不称职或违法失职的官员,会被罢免或降职以承担责任。
- 使用场景
- 黜责常用于描述政府或组织对于不称职或违法失职的官员进行处罚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被降职或解雇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黜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在古代,君主或官员管理国家或地方时,如果他们表现不称职或违法失职,君主或上级官员会对他们进行黜责,即罢免、免职或降职。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严厉的处罚措施。
- 词语结构
- 黜责由两个汉字组成,黜和责。
- 例句
- 1. 由于他的贪污行为被揭发,他被黜责了。2. 这位官员因为失职被黜责,从而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黜责与罢免、免职或降职等相关的词语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尝试将黜责与不称职或违法失职的官员的惩罚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了解黜责在古代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因为不负责任,被学校黜责了。2. 初中生:这位校长因为贪污被黜责了,引起了很大的轰动。3. 高中生:政府对于那些失职的官员应该严肃处理,进行黜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