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鸡虫得失常常用于形容那些过分计较琐碎事务的人。例如,一个人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却过分关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而忽视了整体的大局。这时,就可以用鸡虫得失来形容他。
- 例句
- 1. 他是个过分计较鸡虫得失的人,总是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生气。2. 不要太过于关注鸡虫得失,要着眼于整体大局。
- 基本含义
- 指对小事过分计较,不分轻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成语,例如“小题大做”、“无关紧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小明太鸡虫得失了,他总是为了一点点小事情生气。2. 初中生:她是个太过于关注鸡虫得失的人,总是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争吵。3. 高中生:在面对大考时,我们不能太过于关注鸡虫得失,要着眼于整体的学习规划。
- 故事起源
- 鸡虫得失的故事起源于《论语·为政篇》。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如何才能做到为政不轻率。孔子回答说:“君子之所以小人也,以其未尝达也。其唯圣人乎,达也,未尝学也。君子之所以鄙夫也,以其未尝达也。其唯圣人乎,达也,未尝学也。”这段对话中的“未尝达也”被解释为对小事过分计较,不分轻重,从而形成了成语鸡虫得失。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地上找鸡和虫,非常认真地计较每一只鸡和每一只虫的得失,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鸡虫得失由三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词语解释
- jī chóng dé shī ㄐㄧ ㄔㄨㄙˊ ㄉㄜˊ ㄕㄧ
鸡虫得失(雞蟲得失)
唐 杜甫 《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改变原意,以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宋 王安石 《绝句》之五:“鸡虫得失何须筭,鹏鷃逍遥各自知。”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民国 以来,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