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宛若常常用于描述两个事物或情况非常相似的情况。例如,可以用宛若来形容两个人的外貌非常相似,几乎无法分辨;也可以用宛若来形容两个地方的风景几乎一模一样,难以区分。
- 例句
- 1. 他们兄弟俩长得宛若孪生兄弟,几乎无法区分。2. 这两个地方的风景宛若一张明信片,美得让人难以忘怀。
- 基本含义
- 非常相似或非常像;如同;几乎一样
- 基本解释
◎ 宛若 wǎnruò
[as if] 宛如;仿佛
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宛若相似的成语,如“宛如”、“宛若神人”等,来扩大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笑声宛若天使一样,非常动听。2. 初中生:这幅画的色彩宛若大师的作品,非常精彩。3. 高中生:她的演讲技巧宛若专业演讲者,非常出色。4. 大学生:这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宛若欧洲古堡,非常有特色。
- 故事起源
- 《晋书·王述传》中有一句话:“王述宛若王粲,粲宛若述。”这句话形容了王述和王粲之间的相似之处。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宛若”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用来形容非常相似的事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宛若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非常相似的人站在一起,宛若兄弟一样,外貌几乎一模一样。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宛若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宛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宛”是形容词,表示非常相似;“若”是连词,表示像,如同。
- 详细解释
仿佛;好象。 晋 无名氏 《晋白紵舞歌诗》:“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鵠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睞容仪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长和 兄弟五人,幼孤。 祜 来哭,见 长和 哀容举止,宛若成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枯松再生》:“ 明皇 遭 禄山 之乱,鑾舆西幸。禁中枯松復生,枝叶葱蒨,宛若新植者。”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公命取经令读,一閲如流,宛若素习。” 陶尔夫 《伐木者的旅行》三:“只见一片葱绿色的密松林,它随着山坡起伏,宛若大海中的巨浪,一直伸向远方。”
(1). 汉 代女子名。《史记·孝武本纪》:“神君者, 长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於先后 宛若 。 宛若 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宛若 ,字。” 司马贞 索隐:“﹝先后﹞即今妯娌也……宛音冤。”
(2).后世用为妯娌的代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妾家虽贫,无作贱媵者,无怪诸宛若鄙不齿数矣!” 清 方苞 《七思·伯姊》:“幸有妹兮为宛若,谓餘生兮将有託。” 王闿运 《帅芳哀词》:“和于宛若,勤于缶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