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迹罕至、景色荒凉的地方,也可用来形容人口稀少或事物稀疏的情况。
- 例句
- 1. 这片荒原上只有几棵寥朗的树。2. 那个小村庄人口稀少,显得很寥朗。
- 基本含义
- 形容空旷、稀疏、冷落的样子。
- 基本解释
空阔明朗。《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既克隮於九折,路威夷而脩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 李善 注:“寥朗,谓心虚目明也。”《齐民要术·槟榔》引 晋 俞希 《与韩康伯笺》:“步其林则寥朗,庇其荫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云笈七籤》卷五一:“闲心静室,寥朗虚真,逸想妙观,腾跃玄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寥朗”相关的成语,如“寥若晨星”、“寥寥无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假期,我去了一座寥朗的山区。2. 初中生:那个小岛上只有几户人家,非常寥朗。3. 高中生:在这个城市里,大街上的行人很少,显得很寥朗。4. 大学生:放假期间,我去了一座寥朗的小镇,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 故事起源
- 寥朗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原本是指草木稀疏的样子。后来,寥朗也被用来形容人迹罕至、景色荒凉的地方。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寒冷的冬天,寥朗的景象,让人感到孤寂和荒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寥寥无几,稀少而空旷。